辽宁分社正文

走进康平博物馆,感受千年大辽文化古韵

沈阳日报 2024年04月26日 14:33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座城,博物馆是必去之地。这里是灵魂与历史的沉淀,这里可以探索一个时代,了解一段历史,追寻一种精神……

  康平博物馆坐落于美丽的卧龙湖畔。这里以辽金文化、蒙满风情为特色,是辽宁省建筑面积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县级大型综合博物馆。今天,就让记者带您走进康平博物馆,亲身感受这悠悠青铜古韵,千年辽金文化的韵味与积淀。

  探秘璀璨“辽金岁月”

  康平博物馆位于康平县“大辽圣市”的东起点,整体建筑在设计上融入了大量辽金文化元素,以“契丹八部”为整体组织。博物馆正门两侧设有青牛白马雕塑,展现了契丹民族起源的传说。南北两侧有契丹八部首领塑像,体现了契丹民族起源的悠久传说。进入博物馆的序言厅,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康平赋》,这份以竹简形式表现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康平县从古至今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

  《康平赋》前,陈列了一副“黄金面具”,它便是出土于康平张家窑辽代贵族墓群的辽代黄金面具,是目前国内出土的第三副辽代黄金面具,是辽金时期的珍贵文物。据介绍,2015年至2017年间,在位于康平县西部的沙金台张家窑林场的辽代墓群发现了大量文物。这副黄金面具的真品收藏于沈阳博物馆,是该馆的“镇馆之宝”,而康平博物馆内展示的是黄金面具的复制品。整副黄金面具五官刻画细致入微,胡须、眉毛清晰可见,耳朵上还佩戴着契丹贵族的摩羯耳环,向人们讲述着千年大辽的历史。

  随后在陈列区内,一件“铜双鱼佩饰”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它是与康平冬捕渊源颇深的一件辽代青铜器,展现了最早的辽代渔猎文化。“铜双鱼佩饰”上有两条栩栩如生的鲤鱼,鱼的头部向上,尾鳍相对展开,显示了当时的人们对鱼和丰收的向往和期待。这件“铜双鱼佩饰”1982年出土于康平县北郊马莲屯村的辽代墓葬,出土的随葬陶器及双鱼铜牌饰具有早期契丹族文化特色。据介绍,目前康平博物馆内的这件展品是“铜双鱼佩饰”的复制品,它的实物仅有5厘米大小,但在考古发现中却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处陈列区的展品来自于2013年康平县海洲窝堡乡。当时,村民在平整房场时发现了一口大缸。里面存放陶、瓷、铁等完整器物80件,其中有反映元代贵族生活的影青高足杯、蝴蝶蓝釉陶罐等生活用品,成套的犁铧、形制丰富的民窑瓷器以及脚镣等,从一个侧面复原了当时蒙古部族首领显要的政治地位。

  追溯历史久远的过往

  一件件值得保护珍藏的文物,一页页被历史风干的史籍典册,从史前的远古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河边捕鱼、刀耕火种的历史画面,到商周青铜时期,直至辽金时期,康平县境内发现的170多处遗址,展现了康平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康平博物馆内,仔细观看每一件文物,详细阅读有关的文字记载,您会从中了解到一个地区的发展轨迹和文化底蕴,感受到纵横浩瀚的辽金文化在康平大地上的璀璨光芒。

  据了解,康平博物馆始建于2012年,2015年正式向广大参观者开放。馆藏资源丰富,馆藏历史文物及标本3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67件,三级文物近500件。展示了各类珍贵文物包括近代的瓷器,各种古代陶器、石斧、钱币等等。馆内也还原了很多辽金时期的遗址,其中辽代祺州、金代庆云县是辽金时期东京道辖境内的一处重要城址,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辽代古塔、祺州古城的时代变迁。

  再现老康平的风土民情

  进入康平博物馆的二楼,这里以民俗和地方史志陈列为主。其中民俗馆内的陈列包括节庆习俗、婚俗、村舍屋居、 集市百业、生活与生产、民间工艺、祭祀信仰七个单元,展现了制作精良的艺术品和康平县富有韵味的地区民间艺术。

  在这里记者看到,民俗展陈列形式非常丰富,有图版、场景再现,还有征集来的原汁原味的各种民俗实物,都是康平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用具。有农耕生产中常用的犁、耧、耙子、纺车等农具。温暖的土炕和炉灶、麻油灯、大油柜、油篓、油坛、油罐,这些物件还原了康平县旧时的家园面貌。这里还复原了很多民俗场景,向世人展示了浓郁的地方民俗文化,再现了康平古老悠久的风土民情。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