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分社正文

走进沈阳鲁园古玩城寻“宝”挖“宝”

沈阳日报 2024年05月06日 14:58

  “五一”假期,沈阳天清气朗,到处一片欢歌笑语。在碧波荡漾、岸柳随风、玉带般环绕的南运河畔,矗立着一座古式建筑,这就是名扬四方的沈阳鲁园古玩城。

  5月5日,记者走进鲁园古玩城,举目欣赏,但见朱门高耸,雕梁画栋,青脊白墙,好一派古色古香气韵。此时,鲁园古玩城内外人流如织,熙熙攘攘。记者也和众多聚在这里的游客一起走进古玩城,寻宝、挖宝、欣赏宝。

  “鲁园八景” 美不胜收让人着迷

  记者在鲁园古玩城院内看到一块形状奇异的灵璧石。鲁园古玩城董事长孙屹介绍说:“它是‘鲁园八景’之一的千古灵璧‘赛玲珑’,高10.3米,宽4.8米,重约为120吨,被誉为‘关东第一石’,是鲁园古玩城的‘镇城之宝’,也是为沈阳增光添彩的第一大奇石。”

  一说起“鲁园八景”,孙屹如数家珍,她说,除了这块灵璧石,其他七景也可入诗入画,包括:“飞檐垂风”,是指鲁园古玩城正门,飞檐高耸,朱门雕廊,青砖绿瓦,彩绘绕梁,它是沈城古玩界标志性建筑;“高塔入云”,指的是鲁园古玩城坐落辽宁电视塔西侧不远处,在一片古色古香中,远眺高塔,可见蓝天白云,碧水清风间,塔尖刺天,别具一番景色;“十里徽廊”是古玩城后院墙为徽式建筑,青脊白墙,奇窗斗妍,一衣带水,绿荫环绕,一派江南风光;“百家争名”,是指鲁园古玩城内有百余家古玩名店名家,处处名匾,奇宝琳琅,古珍满目;“万人觅宝”,则是鲁园古玩城设有近万平方米的地摊交易区,每逢节假周末,这里车水马龙,人头攒动,数万名商家藏友齐聚这里淘宝觅珍,为古玩城最具特色的一景;“柳岸花鸣”,是说鲁园古玩城位临南运河畔,碧波荡漾,岸柳成行,鸟语花香。特别是这里浓浓的文化气息,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牌楼晓月”,是指鲁园古玩城后门有一座高高的牌楼,飞檐入云,雕梁画栋,尤其是夜色中明月高悬,湖光倒映,星光满楼,成为沈城不可多得的一道美景。

  藏品荟萃 形成享誉海内外的“鲁园古玩大集”

  在鲁园古玩城逛一逛,令人心旷神怡。这是一种文化的享受,也是一次寻宝的愉悦过程。

  从南门进入鲁园古玩城,就是古玩城后院地摊儿展区,这里每逢周末假日,总是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数以万计的沈阳及东北各个城市的古玩商和藏家在这里洽谈、交易,形成了享誉海内外的“鲁园古玩大集”。

  步入雅致的古玩城大厅,立刻沉浸在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百余家古玩店,环境古朴,名匾高悬,精品荟萃,囊括了字画、陶瓷、玉器、铜器、木器、珠宝、奇石、根雕、钱币、仿古家具、杂项等各种收藏艺术品,如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博物馆,令人流连忘返。

  记者看到,鲁园古玩城里许多店主还成为宝物的守护者、历史文化的研究者。二楼晨溪阁摆放在门里的一对高约半米的石狮子吸引了记者。店主许大力是一位有文化、有品位的收藏家和鉴定家。交谈中,他指着这对石狮子说:“它们虽然小,但造型与北京故宫里的石狮是一样的。你看,它们头上的发髻有45个,这象征‘九五之尊’,因此,可能与清皇家有关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在许大力的藏品中,还有一些珍稀的明清家具、瓷器等让人大开眼界。

  有40多年民俗文化收藏历史的沈阳市古玩行业商会副会长张世英的杂项藏品更让人刮目。张世英为人淳朴厚道,在业内享有很高知名度。他擅长文物鉴定、玉器鉴别,还多次受邀到电视台做鉴定专家。平时在店里时,常有人请他鉴定,他来者不拒,免费鉴定。进入张世英的“文徵阁”,感受最深的是民俗文化,其中有难得一见的清代、上个世纪初的旗袍,还有不少民间吉祥绣品。张世英告诉记者,民俗类收藏品中也有许多精品。谈起他的阁名,张士英说他崇拜“文笔遍天下”的文徵明,所以取名“文徵阁”。

  精心打造 呈现独特地域文化盛宴

  记者发现,在展示的藏品中,鲁园古玩城着力突出沈阳及周边城市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品,如辽白瓷、辽三彩、辽砚、岫岩玉、抚顺煤精和琥珀、阜新玛瑙、朝阳化石等,这些藏品不仅为游客们呈现独特地域文化盛宴,也为鲁园古玩城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

  孙屹告诉记者,为了打造一个好的古玩艺术品展示平台,精彩呈现地域特色文化,2011年,鲁园古玩城承办了沈阳市政府主办的“中国·沈阳古玩艺术品博览会”,结果一炮而红,闻名遐迩。参展商来自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及国内100多个城市,参展人数达20多万人,在国内外收藏界引起巨大反响。

  回顾鲁园古玩城的发展之路,孙屹十分感慨:2003年12月5日,她成立了沈阳古玩花卉博览中心,次年6月,改名为沈阳三鲁园古玩有限公司,孙屹任董事长、总经理。不久,花卉博览中心改名“鲁园古玩城”。从此,这里便成为沈阳走向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

  孙屹表示,沈阳鲁园古玩城已经实现了沈阳古玩文化和艺术市场相结合,让沈阳古玩文化产业在全国艺术品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也让世界通过这个窗口,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了沈阳。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陈凤军